一线队吃饭得排队 申花那年的另类“433”了解一下
2007年2月8日的那个早晨,对当时还是球员的姚力君来讲,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。
此前的一个赛季,姚力君在申花队中的机会并不算多,作为右边后卫,与孙吉和李毅男这样的队友进行竞争,压力可想而知。为了能够打上比赛,2006赛季结束之后,姚力君向申花俱乐部提出了转会申请,他的目标,是同城的另外一支中超球队上海联城。“当时想得好好的,去联城可以竞争一个主力位置,而且也不用离开上海,家里也能照顾到,挺好的。”
就在那天下午,联城与申花合并的消息正式公布,原本想要到“城外”去的姚力君发现,转了一圈之后,他又回到了申花的“城内”,于是,像姚力君、刘宏涛和董阳这些同样出自申花的“旧将”,也只能感叹自己与申花队的缘分“妙不可言”了。
七年“朱骏时代”
整个2006赛季,上海联城俱乐部投资人朱骏都是“瞄”着申花的。
作为同城“德比”的对手,朱骏承认申花强大的同时,也一直希望能把两队之间的比赛搞得动静再大一点,因为他很清楚蕴藏在足球背后的巨大影响力和商机,而且他也从不掩饰自己想跟申花竞争的野心,用他的话说就是“把上海足球这块蛋糕做做大,最终受益的,是跟足球相关的每一个人”。
对于足球,朱骏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“球员”而不是“球迷”,相比看球,他更喜欢自己披挂上场去冲锋陷阵。上世纪末的那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当中,朱骏创办的公司同样遭遇了极大的困难,为了凝聚核心团队的力量,他想到了踢球,因为在他看来,足球是一项注重个人能力但更需要团队作战的运动项目,而且球员在场上踢来撞去的肉搏,也更容易激发男人体内的战斗欲和征服欲。
熬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时间后,认为踢球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朱骏开始对职业足球产生了兴趣。2003年底,朱骏收购了乙级球队上海天娜,随后以上海九城队的名义参加了次年的乙级联赛并且获得冠军,成功冲入中甲。
2005年,上海九城队更名为上海联城,年底冲超失败之后,收购了中超球队上海中邦,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乙级到中超的“三级跳”,并且在2006年中超联赛中排名第七,成为当年中超赛场上一匹不大不小的“黑马”。
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,2007年1月底,朱骏与申花俱乐部的代表坐到了一起,协商球队转让一事,最终确定由朱骏以个人出资的方式,获得申花俱乐部的部分股权及经营权,申花就此进入了长达七年的“朱骏时代”。
公开的资料显示,按照协议,朱骏以三年注资1.5亿元的方式完成了对申花的收购,而他此举最大的意义,就是为上海足球保住了“申花”这个品牌。
事实上,朱骏为了入主申花,付出的代价远不如此,因为收购完成的时候,距离当年中超联赛开打已经没有多长时间,来不及寻找下家的情况下,他干脆直接注销了上海联城这支球队,为此损失了两千万左右的收入,要知道当时一支中超球队一年的运营费用,也基本就是这样一个数字。
迫于无奈的“443”
完成合并手续之后,申花队的名字没有改变,俱乐部的名称则变更为“上海申花联盛足球俱乐部”,据说之所以取名“联盛”,一方面是因为跟“连胜”同音;另一方面,“盛”的另外一个读音为“cheng”,跟之前的“联城”也是同音。
名字取好了,但是对突然完成合并的这支新申花队来讲,如何尽快消化“1+1”带来的不适却成了难题。
由于两支球队一线队球员加起来超过了60人,虽然康桥基地拥有多达十块标准的训练球场,但是以乌拉圭人吉梅内斯为主帅的申花教练组却只有一套人马,所以球员也被分成了两支甚至三支球队,一支球队训练结束之后,另外一支再到场地上进行训练;再到后来,一些当时还是国字号球队常客的球员,不得不到预备队进行训练,因为球队的任何一个位置上,都有四五个甚至五六个人在竞争。
合并带来的“排异现象”自然也在所难免,毕竟此前不管在申花队还是在联城队,球员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默契,一旦被打乱,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磨合进而提升战斗力,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为了平衡双方球员的情绪和利益,当时的教练组想出了“443”的解决方案,也就是每场比赛上场的11名队员当中,除了三名外援,其余的八名国内球员当中,四名来自原来的申花队,四名来自原来的联城队,虽然对原先申花队中众多的国脚来说并不公平,但是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,谁也说不出什么话来,只是这样一来,预想中的1+1不但没有大于2,甚至连等于2的效果也没打出来。
虽然在2007年的a3联赛中拿到了冠军,但是在勉强支撑了大半个赛季之后,吉梅内斯还是宣告下课,2006年带领申花队拿到联赛亚军的吴金贵重新出山,打完了剩余的中超比赛,申花最终排名第四,不但没能完成赛季前制定的“再进一步”的目标,连第二年的亚冠参赛资格也没能拿到。
虽然合并之后的第一个赛季算不上成功,但是完成了磨合的申花队在2008赛季与山东鲁能队的争冠战也一直延续到联赛最后一轮,重新回到了中超强队的行列。
亲历者吴伟超
那个时候连吃饭都要排队
联城队从青浦搬到康桥之后,我倒没有什么不适应的,因为那支球队里的很多球员,都是我原来在中邦队的队友,在一起踢过一年的中超联赛,都很熟的。
作为球员,当时我们知道合并的消息也不比外面早多少,可能当时最大的感受,就是基地里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,原来的节奏也一下子被打乱了,除了训练要分两批,那个时候连吃饭都要排队,这拨人吃完了换一拨再去吃,因为餐厅就那么大,不可能所有人都在里面。
最大的影响,应该还是比赛吧,因为要照顾到两边球员的感受,上场人数上要保持一致,所以每场比赛就那么几个上场的机会,我记得于涛从国家队回来之后,因为一线队没有位置,直接被放到了预备队,所以当时很多球队都羡慕申花,替补席上坐着的都是国脚,太奢侈了。
当时的情况,其实我们也都理解,只是从球员的角度来讲,大家都希望能踢上球,都希望有一个稳定的环境,但是那会儿谁也不知道怎么办,因为根本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。
再到后来,不少人慢慢地都离开了,虽然对球队而言人员流动很正常,但是以当时申花的人员配置,如果用得再好一点的话,成绩肯定会更好,很多球员的职业道路可能会走得更远也更宽一点,从这一点来讲,确实挺可惜的。
赛事中心
中超
篮球
英超
|
阿尔滨 | 2-1 | 贵州茅台 |
上海申花 | 0-0 | 大连实德 |
杭州绿城 | 1-2 | 天津泰达 |
长春亚泰 | 1-2 | 广州恒大 |
广州富力 | 4-2 | 山东鲁能 |
您认为火箭能否进入季后赛? | |
能,挤掉灰熊进入季后赛! | |
不能,最终第9无缘。 | |
不好说,佳有可能。 | |
查看结果 |